
new新聞中心
企業轉型與平臺經濟的崛起
企業轉型與平臺經濟的崛起
日期:2018-05-18
中國正處于經濟結構轉型升級的關鍵階段,積極利用平臺模式全面改造傳統產業,使其在這種新商業生態下重新改造生產方式并提升生產效率。
隨著李克強總理在2018年《政府工作報告》中首提“平臺經濟”,圍繞平臺經濟的討論也成為時下行業中比較熱門的詞之一。那么到底什么是平臺經濟?在政府報告中有這樣一段話:要鼓勵大企業、高校和科研院所開放創新資源,發展平臺經濟、共享經濟,形成線上線下結合、產學研用協同、大中小企業融合的創新創業格局,打造雙創“升級版”。筆者理解這句話的意思就是:產業中的企業、高效和科研院所要群策群力,分享自身在產業中的定位和能力優勢,匯聚優勢資源實現產業的創新,從而推動產業的升級。
一、平臺經濟和共享經濟
在政府工作報告中除了提到平臺經濟之外,李克強總理還提到了共享經濟,這兩個詞理解起來不太一樣:
平臺經濟:平臺經濟指的是依托平臺進行交易的商業模式。所謂平臺,就是連接多方供求或虛擬或真實的交易場所。
共享經濟:閑置商品的臨時使用權被所有者轉讓,從而為供給方和需求方同時創造價值,這就是共享經濟。
為了區分這兩種經濟模式,這里可以舉個簡單的例子。淘寶店主和消費者雙方在淘寶的平臺上交易,淘寶連接了店主與消費者之間的電商平臺模式,微信和QQ連接了用戶互聯網溝通,是社交平臺的一種。不管是賣方還是買方都是多方對多方,這就是平臺經濟。通過凝聚資源,將傳統經濟鏈條式的上中下游組織,重構成圍繞平臺的環形鏈條。平臺將原本冗長的產業鏈彎曲成了環形,B端用戶通過平臺直接觸及C端用戶,節省的各個環節都提高了產業效率。
共享經濟則不同,共享經濟是利用存量市場中被閑置的資源來提高整個社會的商品或服務使用率。比如最早的Uber,就是充分調動社會上的閑置汽車資源為廣大有乘車需求的用戶提供服務。A可以用B的車,C也可以用B的車。共享經濟連接起閑置商品所有者和使用者,創造出商業價值。但從發展趨勢看,共享經濟發展到一定程度也會成為平臺經濟,使得兩者之間的界限變得越來模糊。
二、發展平臺經濟的重要意義
我們來看一看埃森哲近期發布的報告。據統計,目前全球最大15家已上市“平臺”企業的總市值高達2.6萬億美元,包括阿里巴巴、Alphabet、亞馬遜、蘋果、百度、eBay、Facebook等,然而在資本市場給予這些平臺公司的估值則要遠超2.6萬億的總市值。針對平臺經濟市場,德勤預計,中國平臺經濟規模將會在2030年突破100萬億。不管預測是否能真的實現,但有一點可以可定的,即平臺經濟在互聯網時代獲得了全新的規模、內涵和影響力。
推動平臺經濟發展的重要意義在于,平臺經濟可以通過匯聚廣泛的行業資源實現供方和需求方的高效匹配。在互聯網平臺經濟體內,平臺、消費者、服務商共同構成了網狀協作,而平臺就是整個生態系統的基礎,為消費者、商家提供信息、交易與物流等基礎設施。海量的消費者和服務商則是平臺經濟的主體,通過平臺完成信息交換、需求匹配、資金收付和貨物交收等經濟活動。
對傳統的制造企業而言,由于封閉的上下游產業鏈關系以及依賴渠道的銷售模式,企業的產品成本通過產業和銷售鏈條被不斷放大,利潤被極大的壓縮。通過開放的資源共享平臺,能夠幫助企業有效的剔除中間環節,極大的增強企業利潤獲取能力。對依賴平臺的廣大的企業而言,既能以最快捷的方式找到供方或需求方,也能通過貨比三家找到成本最低、質量最好的合作方。對構建平臺的企業而言,可以通過不斷拓展注冊企業與合作企業,拓展平臺在行業的影響力。由于平臺經濟的構建改變了傳統上下游產業鏈模式,實現了網絡化的多對多交易。當平臺規模越大,其產生的價值就呈指數增長。因此,平臺經濟企業的市場估值要遠遠高于一般的傳統企業。
三、企業轉型推動平臺經濟快速崛起
數字經濟的實質是以信息技術為中心,以經濟全球化為背景,以技術、信息和網絡為基本投入要素,擁有差異化、個性化、網絡化和速度化等特點的經濟發展模式。從更廣泛的視角來看,以平臺經濟為主要代表形式的數字經濟已經成為了社會創新發展和產業升級的新的引擎。中國正在從以物質生產、物質服務為主的工業經濟發展模式向以信息生產、信息服務為主的數字經濟發展模式轉變。
在這種新的社會特征下,平臺經濟的強大在于它消除了交易壁壘,解放了新的供給和需求。由于新經濟基礎設施的崛起、數據資源的流動與釋放、大規模社會化協作體系的出現,共享能力的增強與輸出才更為顯著。而這直接造成了平臺經濟的模式是更多的協同、更多方的參與以及更加開放的經濟體系,這與過去工業經濟時代的相對單鏈條的簡單封閉模式完全不同,由此帶來的社會生產效益亦是截然不同。
近幾年來,隨著“互聯網+制造”等系列相關政策的出臺,產能共享已經成為我國制造產業轉型的發展重點為支持和鼓勵企業創新發展,2017年12月,國家發展改革委啟動了首批“共享經濟示范平臺申報”工作,重點圍繞創新能力、生產能力兩大領域發展一批共享經濟示范平臺,其中生產設備、生產資源以及分散產能的共享被列為重點方向。
除了政策上積極布局和推動之外,在傳統制造企業積極嘗試產能共享新模式的過程中出現了一批比較有影響力的共享平臺,如海爾集團的“海創匯”、航天云網、美的集團的“美創平臺”、優制網的“工業服務分享平臺”等。
航天云網:通過內部資源整合,接入600多家機構,對設計模型、軟件、實驗等上百種資源及1.3萬臺設備進行共享,有效解決了生產單元產能閑置與超負荷運轉并存的問題,企業內部資源利用率提升了40%。
美創平臺:創客可以發布、討論、評價各種創意,并與平臺分享創意所帶來的收益;平臺可以在全球范圍內征求孵化項目,通過線上申請、線下對接,實現資源共享。該平臺目前有100名對接專家,超過1億元的創業孵化基金和創投基金。
海創網:依托海爾生態產業資源及開放的社會資源,海創匯區別于普通孵化器,實現了創新與創業、線上與線下、孵化與投資的系統結合, 為創客提供包含投資、學院、供應鏈&渠道加速、空間、工廠、創新技術等一站式孵化服務。
優制網:以制造行業為核心,以加工、定制、外協和專業服務為主導的企業互助式B2B電子商務平臺。幫助需求方通過平臺匹配具備合格制造資源和服務能力的合作伙伴,從而實現制造企業彼此間的能力、設備和服務等資源的優化與共享。
總結
中國正處于經濟結構轉型升級的關鍵階段,積極利用平臺模式全面改造傳統產業,淘汰落后產能,使其在這種新商業生態下重新改造生產方式并提升生產效率,是傳統企業尋求轉型的重要方式之一。除此之外,平臺經濟還能夠幫助中小企業克服發展中面臨的資金、人才和技術等瓶頸問題。從企業轉型與平臺經濟之間的關系來說,企業轉型需要平臺經濟這種新模式,而作為一種能匯聚行業最廣泛資源的共享平臺,平臺經濟的發展又為企業轉型提供了堅實的支撐。
深圳市藍眼科技有限公司(簡稱:藍眼科技
www.sbdzby.com)是國內領先的智能裝備系統和生產自動化及自動化測試系統解決方案供應商,在SMT首件檢測系統、SMT智能首件檢驗、首件測試、SMT自動接料機、IQC來料檢測、全自動點料機、自動芯片燒錄器、自動光學卷帶檢測系統、自動屏幕檢測機和高倍率光學檢測平臺、視覺檢測平臺等消費類電子產品的制造和檢測領域,有著國際領先的優勢條件。